起搏在线

李若谷:植入MRI兼容起搏器患者检查前应进行参数设置与合理程控

编者按:

  近年来,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需求不断增加。2012 ESC心衰指南将心脏MRI列为心衰诊断Ⅰ类适应证。因此,让起搏系统兼容MRI成为起搏器研究的新方向。哪些患者更适合植入MRI兼容起搏器?患者植入MRI兼容起搏器是否就可以完全放心大胆地接受MRI检查?以下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李若谷教授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与同道分享的观点:

· 李若谷 ·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转化医学中心及心血管研究室主要研究人员之一。
       长期从事临床工作,对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及猝死的预防及治疗具有丰富经验,尤其擅长单腔、双腔、ICD、CRT起搏器的植入。具有丰富的介入心脏病学诊治经验,是首批获得卫生部介入诊疗技术资格的医师。
       现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电生理女医师联盟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起搏电生理委员、中国医促会心律与心电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科普委员会委员、中国心脏联盟晕厥学会委员、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女医师委员。以第一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动物实验项目、交大医学院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

 

1

MRI兼容起搏器技术日趋成熟,价格相对合理

  2011年,全球首款可以在核磁共振成像(MRI)系统中安全使用的起搏器和导线系统正式获得植入。截止目前, MRI兼容起搏器系统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很多患者和专家对MRI兼容起搏器尚存在疑问,认为与传统起搏器相比,该技术还不成熟。实际上,在欧美国家, 目前MRI兼容起搏器的植入数量已经占到所有起搏器植入数量的50%以上;在我国,也已经有很多患者植入了MRI兼容起搏器。

  李若谷教授介绍到:对植入MRI兼容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在进行MRI检查前,都会进行一系列的数据测试和程控,并在检查以后重新修改起搏器的数据收集和监控程序。临床研究资料显示,在MRI检查前后,起搏器的感知、阈值、阻抗参数均无明显变化;而且在整个检查过程中,患者没有出现不适情况。因此MRI兼容起搏器系统对患者来讲是比较安全的。

  目前,很多患者都需要植入MRI兼容心脏起搏器,但是患者普遍反映价格比较昂贵。近几年来,随着MRI兼容心脏起搏器技术的逐渐成熟,价格已经有所降低;而且MRI兼容起搏器寿命长,和目前使用的普通起搏器相比,总体费用没有明显差别。

 

 

2

需要进行MRI检查的患者范围较大

 

  根据流行病学统计:50~75%的起搏患者有可能要做MRI检查;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患者需要进行MRI检查的几率成倍增加。因此,在诊疗过程中,应向此类患者推荐植入MRI兼容起搏器。除此之外,以下患者应做重点推荐:

  (1)曾经做过MRI检查的患者   我们认为这类患者再做MRI检查概率比较高。

  (2)可能发生房颤的老年患者   这类患者以后可能会因房颤引起脑栓塞发生,需要进行脑部MRI检查。

  (3)患者本身患有神经系统肿瘤疾病   该类患者在进行肿瘤性质鉴别的时候,需要做MRI检查。

  (4)脊柱疾病患者如腰椎肩盘突出、颈椎病的患者往往需要做MRI检查。

 

 

3

植入MRI兼容起搏器的患者检查前后应进行程控和参数设置

  患者最好在植入MRI兼容起搏器6周后再进行检查,过早进行MRI检查可能造成起搏电极微脱位;MRI检查前,需将起搏器调整为程控模式,并进行参数设置。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确保患者植入的是MRI兼容起搏器和电极导线;

  (2)系统参数调整为:导线阻抗<1500Ω,起搏阈值<2.0V;

  (3)保证患者体内没有其他导线、设备、适配器等。

  MRI检查后,需关闭程控模式,测试患者起搏感知、阈值、阻抗参数变化。

 

 

进行MRI检查前的其他注意事项

  李若谷教授强调:目前使用的MRI兼容起搏器主要分为可以做全身扫描和局部扫描两种类型。部分MRI兼容起搏系统无身体扫描部位的限制;另一部分只能进行身体某些部位的检查。因此,患者在进行MRI检查前一定要确认自己植入的起搏器所属类型。此外,目前对MRI检查的设备也有一定的要求,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MRI兼容起搏器患者只能进行磁场强度为1.5T的MRI检查;虽然动物实验已经证明,植入MRI兼容起搏器进行3.0T的MRI检查是安全的,但是目前还没有获得FDA的批准。因此,患者在进行检查前,需要和放射科医生进行沟通,确认MRI检查设备的类型。 

友情链接